2025 7/21 ~ 7/27 紐西蘭相關新聞週報
1. 奶油價格飆漲之謎:全球供需、產業結構與政策選擇
Is there anything we can actually do to bring down butter prices?. - 1News
NZ 'lucky' to have 'premium' butter as only option — Fed Farmers. - 1News
NZers are not getting a 'raw deal' on butter, says Nicola Willis. - 1News
最近驚人的奶油價格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
根據統計局資料,至 6月底的一年內
奶油的價格上漲了 46.5%,比十年前高出 120%
目前一塊 500克的奶油平均售價為 $8.60
部分品牌甚至突破 $10大關
乳製品有高達 95%產量皆供應出口需求
想當然爾,留給本國市場的供應量自然有限不僅奶製品,連帶牛肉等其他農產品價格也受波及
恆天然的執行長表示,價格反映是供不應求的事實
而非單一企業決定,理解消費者的壓力
但也強調無法只為國內市場提供更低價
聯邦農民協會乳業部則認為
國人應該感到慶幸「我們唯一的選項是優質產品」
草飼養殖的奶油在國際市場上極具競爭力
除了出口導向的原因外
奶油的生產成本上升,也是推動價格的原因之一
儘管農民在近期獲得歷史新高的收購價格
但飼料、燃料、人工成本都在上升,淨利未必增加
政府與消費者團體認為,供應鏈中段過於不透明
消費者只知道在結帳時付了多少、農民獲利多少
卻不知道中間的加工商與零售商獲利情況
「從農場到超市之間的利潤去哪了?」
財政部長近日特別會見了恆天然執行長
表示焦點並非針對恆天然,而是超市的競爭結構
奶油價格中有很大一部分由全球市場決定
政府無法介入國際行情,但能改變國內的零售競爭
並強調自己不認為紐西蘭的消費者遭到不公待遇
「我相信恆天然正在努力控制價格,也對消費者展現壓力與競爭」
關於政策應對,有建議政府考慮取消乳製品的 GST
這該提案早在 2018年稅務工作小組時便遭否決
去年曾再次估算,若全面取消食品 GST
每年恐減少 33~39億的稅收,對家庭的幫助很有限
另一種建議是限制出口,增加本地供應
不過這將削弱農業部門的收入與國家整體出口收益
乳製業占出口總額的 25%,提供 55000個工作崗位
當農民受惠時,全國的農村與經濟都會受益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價格也有可能自我修正
當高到一定程度,國內外的消費者都會減少購買
進而壓低需求,推動價格回落,回到供需平衡
2014年就曾發生過價格在一年內大跌 48%的情況
———————————————————————
2. 數據顯示:移民紐西蘭是否成為去澳洲的跳板?
Revealed: Number of migrants using NZ as a stepping stone to Australia. - 1News
根據澳洲政府的資料,從 2023/07 ~ 2025/06
超過 9.2萬名紐西蘭公民提出歸化申請
單就 2024年,就有近 3萬名紐西蘭人移居澳洲
為十多年來的最高,其中又有 48%為非紐西蘭出生
紐西蘭公民只要在澳洲持特殊類別簽證住滿四年
即可直接申請公民身份,無需先取得澳洲永居身份
這類簽證無上限,幾乎所有的紐西蘭公民都能取得
根據紐西蘭統計局的資料,自 2000年初以來
海外的移民在遷往澳洲的所占比例持續上升
去年遷往澳洲的公民中,有 35%為外國出生
懷卡托大學人口經濟學家指出
紐與澳早已形成緊密聯動的勞動市場
而紐西蘭通常是損失較多的一方
強調紐澳薪資差距始終是「推力」之一
「澳洲經濟體是我們的五倍,且生產力高,薪資也較高」
「我們應重新審視移民轉為居留權的路徑,確保有意留下的人能順利定居」
「若以人口比例來看,真正的出走潮發生在 70年代末,當時全國僅有 300萬人」
———————————————————————
接下來等 2027、2028年,之前拿到大赦簽的人
在滿五年後,會不會有明顯的出走潮
如果經濟情況仍不如以往,這個概率應該不低
到時候看看會不會變成"墨爾本週報"😆
3. 超市的錯誤價格標示讓民眾每年多花數百萬
Supermarket pricing errors cost NZ’ers millions a year: Consumer NZ. - RNZ
根據消費者協會 Consumer NZ的最新調查
有 62%消費者在過去一年裡,曾發現超市價格出錯
經常有許多實際的付款價格高於貨架標示的價格雖然價格的錯誤對單一顧客來說可能金額不高
但全國累積起來,國人每年因此多付了數百萬元
主張應立法實施強制性的「價格準確性守則」
要求超市對價格的錯誤負責,並自動提供賠償
認為目前最高罰款 60萬為上限,根本無嚇阻力
「不見得要像澳洲一樣處以 5000萬澳元的高額罰款,但至少也要 1000萬紐元才行」
「像雙包裝餅乾標榜優惠組合,但實際上單包買還比較便宜,這類情況很常見」
超市巨擘 Foodstuffs表示,自己重視價格準確性
公司已投入大量資金去強化系統、進行每日查核
並導入電子貨架標籤以減少錯誤
「如果顧客被多收費用,除了退費外,該商品也可以讓顧客免費帶走」
———————————————————————
自己大多數都是在 PaknSave採購
因為那邊可以使用那支掃碼機,邊拿邊掃
除了節省後端結帳的麻煩外,還可以順便對價錢
在看優惠價格時,可以用電子標籤上的每單位/元
去對標是否真的比較便宜,雖然省的不一定多
但是至少不想平白無顧去多付
4. 南北島的經濟表現差距持續擴大
South Island pulls ahead as regional divide widens: economist. - 1News
根據 Kiwi Bank最新發布的年度地區報告
儘管多數地區的經濟都有成長,但整體仍不平均
全國平均得分已從 3分提升至 4 分― 滿分 10 分
「大多數都有所改善,但復甦明顯不是全面性」
南島的南部 Southland和奧塔哥 Otago皆為 5分
南部因建築業熱絡而帶動,奧塔哥則受惠於觀光業
建築許可證也是奧塔哥居冠,南部次高
奧塔哥的經濟成長已連續兩年維持高檔動能
相較之下,北岸、Taranaki與吉斯本的表現下滑
北島除奧克蘭與 Whanganui 4分外,都只有 3分
奧克蘭因人口增長去支撐,南島則都是至少4分以上
越來越多人從像奧克蘭這樣的大城市搬往基督城
紐西蘭房市目前仍處於「橫向盤整」狀態
自 2023年初房價穩定後,房價平均僅上漲 1.8%
而 8月央行開始降息,房價僅微升 0.5%
許多地區仍呈現持平或下跌
奧塔哥的就業成長達 8%,居全國之冠
Taranaki的就業卻驟減 8%,為全國最大跌幅零售業表現疲弱,大多數的銷售額仍低於平均水準
除了奧塔哥與南部維持強勁的表現
奧塔哥更是唯一超過十年平均值的地區
而威靈頓下降最多,達 -3.3%
「大家還在重建財務,目前還沒急著上街購物」
「該是央行踩油門的時候了」
認為現行的官方現金利率應降至 2.5%
當前的風險不是通膨太高,而是下滑太快、跌破 2%
對抗通膨的任務已完成,是時候刺激經濟成長了
———————————————————————
奧塔哥的表現,應該大多數來自觀光地區去支撐
不過這個冬天確實有感覺不如去年多人
但是亞洲各區的遊客感覺在疫情後是逐年增長中
5. 標題護照下次改版,會將英文置於毛利語之上
NZ passport redesign to have English words above te reo Māori. - 1News
政府確認,從 2027年底起發行的新護照將調整封面
自 2021年以來發行的護照皆將毛利語印於英文上方
然而,內政部長今日宣布,兩語順序將對調
把國家的英文名移至毛利語上方
理由是「英文是紐西蘭最多人使用的語言」
新版護照將於現有存量用罄後,才開始發行
本週三,外交部長在國會質詢時
對綠黨使用 Aotearoa New Zealand一詞表示反對
「根據所有文件與聯合國會員資格,國家的名字是 New Zealand」
國會議長當場要求外長必須「合理回答問題」
今年初已裁示國會議員使用該詞去稱呼並不違規
「地名委員會本身也使用並承認這個詞彙,如果本院禁止使用,將顯得荒謬」
「Aotearoa」這個詞早已普遍作為國名使用
包括出現在護照封面上,而 外長應對此非常熟悉
「全球使用紐西蘭護照入境,從未對封面上的『Aotearoa』表示過異議」
———————————————————————
類似的議題,之前台灣好像也有過
但自己是覺得只要在我拿到護照前
不要改顏色就好,因為黑色護照蠻酷的
6. 靠泡麵度日、不開暖氣──紐西蘭的大學生貧窮度日
Living on noodles and no heating: The realities of student poverty in Aotearoa. - Stuff
各地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為了繼續完成學業
被迫在「溫飽」與「電費」之間做選擇
面對生活成本危機,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許多學生兼顧課業之時,還得打工,只為應付開銷
除了購買生活必需品,得放棄正餐與社交活動
放棄了基本生活舒適,才能熬過學期
奧克蘭理工大學指出,學生貧困情況正日益嚴重
目前雖有部分援助措施,但仍遠遠不足
「許多學生宿舍的品質低劣,租金卻昂貴」
「可能沒有自己的書房,甚至缺乏穩定的網路」
「現在要當學生,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難」
奧塔哥大學學生會財務長表示
學生面臨的經濟壓力可說是數十年來最嚴重
「學生帳戶裡根本沒錢」
食物與房租是兩大壓力來源,營養不良問題普遍
「很多學生都吃很差,因為買不起肉或蔬菜,最終造成健康問題」
學生無法有冬季能源補助,即使天冷也不敢開暖氣
「學生是唯一無法領取該補助的受惠族群」
受訪兩名的全職學生,每週打工約 25小時
住在奧克蘭的房租,每週各自負擔 $207
他們嚴格預算、共購食材並輪流下廚
食物開銷約為每週 $120 ~ $180
同時放棄訂閱串流服務與外出娛樂
「我們幾乎沒去市區或夜店過,因為買不起酒」
他們僅在晚間 9點至午夜間,利用免費時段開暖氣
「存款帳戶是空的,就算有錢也得拿來繳水電費」
「如果爸媽有錢能支持,那會是巨大的差異,這無庸置疑是不公平的優勢」
———————————————————————
自己也是從高中就開始半工半讀去完成學業
現在回頭想想,對於無法完全享受青春生活
雖說不上遺憾,但是那段時間是過了就過了
長大後想要再體驗類似的事,根本不可能了
所以後來才明白所謂的贏在起跑點上的意思…
本週重大車禍新聞彙整
SH1 at Manakau reopens after fatal crash
One person killed in two-vehicle crash in South Wairarapa, another seriously injured
實事分享或閒話家常
對於近期奶油變成"黃金磚"一事
可以參考過去四個月的海外商品貿易數據
奶油從去年底以來的年比出口額就一直不斷上升
想知道都出口賣到哪去了嗎?
可以參考主要的出口國對象就能一目瞭然
也是連續好幾個月的主要貿易產品為奶製品
如果有更好奇的讀者們,可以快搜一下
"咱們農產主要出口國有持股咱們國內的哪些公司"
自己是懶得在更深入去看這些公司的財報
但未看先猜,從主要的銷貨點就能得知一二
羊毛出在羊身上,商人一定是哪有賺頭就往哪靠
食品雙巨頭固然是老想著往消費者賺取利潤
但這次官方的理由實在讓人難以買單
雙巨頭之一在澳洲賣自家品牌的奶油價格
與我們這裡經匯率換算後相差無幾
如果這次是"我們"的超市,或是 GST的話
相同的情況應該是不會發生在鄰居那邊
PS. 在查詢該事件的時候,同時也注意到
澳洲龍蝦也有類似的情況,因為出口價格較好
所以高級品都賣出國,而國內吃次級品,還更貴
大家可以猜猜主要又是賣到哪裡去了?
全球供應吃緊?
可以再查一下加拿大沃爾瑪的奶油價格
沒錯,雖然有價格與我們相當的產品
但是便宜的選擇仍有換算紐幣不到 $5的奶油
或許這一事件得靠"關稅帝君"出手來相助
要求我們也得全面開放美國進口
看看能否平衡掉,我們自己賣出去的東西
然後我們用國外的東西,但又都是同一種東西...
現在關稅談判國大多都擔心開放進口而被影響
我們卻好像是相反,需要進口,但得擔心出口
當大家都能賣去全球第一大消費國後
紐西蘭產品的相對競爭力可能會突顯出更加薄弱
這好像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們的主要貿易國不是美帝
2025年6月 REINZ房產月報 點這
—————————————————————
這週有幸再去了一次峽灣,但是不同的峽灣而這次飛過去從空中俯瞰的景,大推
如果來玩有預算的話,推薦用飛的,還省時間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