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8/25 ~ 8/31 紐西蘭相關新聞週報

1. 央行的宮鬥劇持續延燒,董事長突然請辭

Reserve Bank board chair Neil Quigley resigns 'effective immediately'. - 1News

儲備銀行董事長宣布即刻辭職,結束了14 年的任期

他自2010年起擔任董事,2016年升任董事會主席

去年6月才獲得續任兩年至2026年6月底

財政部長證實,董事長的辭呈已提交並即刻生效


前央行行長也在五個月前突然請辭,引起外界嘩然

當時並未對外透露詳情,後來透過政府資訊公開法

才得知請辭是因董事會與政府之間的資金爭議有關


財長曾於6月時,批評央行處理公開資訊程序不當

「儲備銀行在處理 OIA要求時未盡妥善,希望未來能做得更好」

也認為現在離職的時機恰當,因已完成多項任務

「他讓央行的未來有了更好的基礎,感謝他的貢獻,並祝福未來順利」


副董事長將暫代董事長職務,直至新人選上任

政府也將會填補董事長辭職所產生的委員會空缺


在野黨隨即在社群上發文,批評政府缺乏透明公開

「兩位高層金融領導人相繼辭職,唯一的共通原因就是財政部長」

「經濟狀況不穩,倚賴央行來推動復甦,這關鍵時刻更應強化信任,而非製造疑慮」

—————————————————————

我們在這方面學美帝學的倒是挺像的

川普時不時就對聯準會主席施壓喊話

然後逐漸自己的人馬進入到委員會裡

而現在看起來類似的情況也在這上演

只不過不是像美國那樣施壓為了降息

因為我們早就在降息的路上一直降了




2. 政府宣布放寬酒精法規,簡化發牌與營業時間申請程序

Alcohol laws to be loosened, government announces. - RNZ

政府將放寬現行「酒精販售與供應法」的多項規定

酒吧與酒類販售店在申請與營業上將有更少的阻礙

  • 不縮短營業時間,全國不設統一規定
  • 只有當地居民才能對新酒牌申請提出反對意見
  • 申請人將擁有正式辯護權,得以回應反對意見
  • 更新酒牌時,新頒佈政策可依委員會調整條件
  • 允許酒莊、釀酒與蒸餾廠同時擁有內外用酒牌
  • 理髮廳與美容院無需酒牌就能提供少量的酒精
  • 禁止 UberEats等外送平台對明顯醉酒者送酒
  • 加強發展零酒精與低酒精,販售更多此類酒品


副司法部長表示,這場變革是審慎並考量過

旨在移除那些無意義或不合時宜的障礙


「這不是要讓大家酗酒,而是能好好地做生意」


強調不能因少數人的行為,讓多數人受到懲罰

「大多數喝酒的人,並沒有什麼問題」


目前針對「現行向未成年人供酒的罰則」仍屬適當

地方仍可透過法規與牌照制度來規範當地販售酒精

「相信地方社區能自我管理,不需要全國統一規範」


目前全國允許販售時間為上午7點至晚上11點

奧克蘭與基督城則有自己限制,多數在9點前結束

—————————————————————

紐西蘭以一個約五百萬人口的國家來說

平均每人每年的酒精攝取量不算低

雖然不比那些真的愛喝酒的國家,如歐美英澳

但以日常的消費實力來看,不管大家有錢沒錢

都得來上一杯,只是買得起貴的,還是便宜將就一下




3. 「快速通道」推出以促進超市競爭與新業者加入

'Express lane' reforms to increase supermarket competition. - 1News

政府宣布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提升市場的競爭力

讓有意投入或擴展的業者更容易在本地開設門市


11月將提出立法,修訂《快速通道審批法案》

設立「超市競爭政策聲明」作為新審批框架的原則

統一全國超市建案審批機關,並修改「建築法」

簡化連鎖超市採用「多重預審」建築設計的程序

修訂「海外投資法」加入超市專項,釐清國際投資

修訂「商業法」增設測試機制,避免市場霸權排擠

另將研究協助食品進口商引入新的產品線


目前新超市的許可需耗上18個月、花費上百萬元

透過快速通道,有資格的超市可在一年內取得審批


改革來自年初的一項調查,顯示潛在的超市業者

普遍對繁瑣的土地區劃規定

官方緩慢的審批流程

還有其他零零種種的法規感到障礙

覺得要進入或擴展紐西蘭市場極其困難


財政部長兼經濟發展部長表示

為新超市業者設置一條「快速通道」加速審批流程

以激勵市場競爭,消費者能有更好的價格與選擇


國際零售巨頭好市多在與政府會談中對改革表示讚許

並確認這種快速審批制度將有助於其在這裡擴展據點

像是現在一間好市多已對當地市場結構造成明顯衝擊

也為本國食品商提供更多的銷售管道

「看見數年內拓展更多門市的機會」


目前紐西蘭的食品價格大約高出 OECD平均 3%


「我們想打造一個更具競爭力的超市環境,讓消費者能有更好的價格與更多選擇」

「我們也歡迎主要業者提出任何由市場主導的解決方案」


消費者團體 Grocery Action Group表示

對政府承諾設置快速通道感到歡迎

並對政府未排除強拆雙寡頭的考量感到鼓舞

呼籲採取更果斷、結構性改革


「只有真正拆解這個深根固蒂的雙寡頭結構,才能快速看到物價下滑」


目前問題不在於超市數量不夠,而是市場過度集中

導致許多供應商被超市雙巨頭壓榨,且價格不透明


在野黨批評政府的方案只是修修補補

並未對當前消費者帶來立即影響

且沒有提出新競爭者進場的具體時程

—————————————————————

好市多趕快開到南島來吧,滿心期待著

不知道台灣的全聯或寶雅是不是也能來湊一咖呢

不然小北也可以來試試看五金雜貨呀




4. 政府推出新「商業投資移民簽證」

New visa for business investors launched. - RNZ

週三,宣佈商業投資簽證 Business Investor Visa

取代現行的創業家簽證 Entrepreneur Visa

強調新制度設計更清晰,也更具吸引力

投資額達200萬,可在12個月內就申請居民簽

投資額為100萬,則需等三年後才可申請居留簽

所購買的企業條件需成立超過五年

且符合財務門檻,並已聘用至少五名全職員工

同時,還會要求投資者具備英語能力與商業經驗


移民部長表示,新簽證的條件比之前更加明確

強調吸引擁有資金與實際經營經驗的國際投資人

以活化國內各地的現有企業、創造就業與提升收入


「這項簽證能帶來海外資金,創造工作機會,為現有企業注入新活力」


這項新簽證為低門檻移民途徑

可與今年初上路的 Active Investor Plus簽證互補

需投入 500萬至1000萬資金才可申請


政府也在籌備另一種針對新創企業家的簽證路徑

專為具可擴展性與創新商業點子的創業家設計

預期能與現行簽證制度形成完整配套

—————————————————————

現在不少國家都有類似的簽證制度去吸引投資

如今只要銀彈足夠,想住哪裡都不是問題

換句話說,本地人也能創業,未來以出售為目標




5. 郵局恢復對美的商業寄件服務,但不包含個人包裏

NZ Post to resume sending parcels to US for businesses amid tariff changes. - RNZ

由於近期美國關稅政策的影響與多變

郵局曾因所實施的關稅新規導致報關混亂

短暫停止所有對美國的包裹寄送服務

如今,先開放一項新的「商業寄件方案」

讓有郵政商業帳戶的公司或商家可寄往美國

但個人寄送仍需再等一段時間

這項調整是回應許多中小企業的關切

他們擔憂寄送中斷將影響收入來源

目前正持續進行後端系統更新

希望能儘快恢復包含個人禮物在內的全面寄件服務


根據美國新規,自8月29日起

所有從紐西蘭寄往美國的包裹將不論金額

一律課徵關稅與稅費,但"合法定義下的禮物"可豁免

這意味著報關、包裹處理流程與課稅方式都需同步調整


有興趣加入商業寄件可前往 NZ Post 官網了解詳情

—————————————————————

承如之前所述,我們不知哪來的神自信

對關稅帝君祭出"天罰"一事都老神在在

可能以為我們受到如英澳兩國一樣的待遇

結果是,目前在五眼裡,只比加拿大好一些

現在還是沒看見相關的談判新聞與資訊

或許,最終結果就是如此,因為沒什麼東西能換

總不可能我們也往美國投資個幾百億吧

自己都負債高築,岌岌可危了




6. 政府宣佈打擊暴力犯罪的成效顯著,已超越目標

Government says it's tracking ahead of violent crime reduction target. - RNZ

司法部長與警政部長共同表示

嚴重暴力犯罪的受害人數持續下降,推動的政策見效


去年三月提出九項治安目標,其中之一是在2029年前

嚴重暴力犯罪的受害者人數減少 20000 人

目標人數降至 165000人

根據最新的「犯罪與受害者調查」報告

截至今年5月的過去一年裡

嚴重暴力犯罪受害人數為 156000人

相較之前少了 29000 人,也比上次公布少 1000人

其中毛利族群的受害人數減少4000人,下滑 9%

毛利人長期以來在統計中是高風險族群


自 2024 年預算案撥款後,警方已在各地區

部署63名街頭巡邏員警 beat officers

未來數週內奧克蘭 Henderson的7人巡邏隊上線後

總數將提升至 70 人


「增強社區警力能見度是本屆政府的治安重點」

「警察在街上走動,不只威嚇犯,也讓民眾更有安全感」


過去一年裡在奧克蘭、威靈頓與基督城三地

街頭巡邏隊累計了16498小時巡邏時數

相比前一年的7749小時,大幅上升了 113%


除了現有的六支巡邏隊,加上 Henderson的第七支

警方也在全國許多地區推動「零售犯罪打擊小組」

—————————————————————

自己每週看新聞的體感其實沒有很明顯地下降

但或許根據實際的數據就是有

不過對於暴力犯罪一事,下個階段可能得著重於

青少年犯罪的問題

過去幾個月裡,時不時就有青少年鬥毆或被刺傷

雖尚未像鄰居那樣,少年仔開始在街上攻擊移民

但繼續放任下去,難保不會步上後塵




實事分享或閒話家常

週末與一位老友相見小聊一下

他本身是一位電腦程式設計師

專門為各大城市的大眾運輸建構系統

而最近他們公司在極力爭取一個大標案

因此把世界各地的人力調派集中起來一起打拼

這位老友也多出了不少名下屬為其工作


這時,話鋒一轉「你平時會用 AI工具嗎?」


自己回覆並稍作了一下解釋

「會的,當在養成一位小助手,加速工作處理」

比較像是我的員工在教它做事,幫助它學習成長

「或是當成一位小老師或研究員,討論與學習」

與其直接問答案,會用來比對雙方的結果不同

當然,一些無聊的閒話家常就隨便聊,不太認真

曾用來算命、分析星座與MBTI等,挺有趣的


而他自己抱怨了底下的員工們,太過於依賴 ai

那種依賴並非協助加速成效,而是直接讓ai產出

甚至到後來,連人類去校對都逐漸在省去中


人性如此,科技始於我們的惰性


他除了擔心一個上百億的大案子,怎能如此兒戲

同時,如遇到裁員潮,這些下屬也將首當其衝

因為他們選擇這條路… 讓ai開始做自己的工作


不經感慨,新科技的來臨幫助我們再次提升效率

但同時間,也可能導致我們選擇讓自己逐漸失能

自己挺有感的是現今許多文章的產出也都是ai文

而臉書不知為何也特別喜歡推送這種文章 (演算法?

現在要找有點人性,可能有錯別字,文意得想一下

帶獨特的個人觀點,甚至能讓人不太舒服、不贊成

這樣的文章與作者,反而開始慢慢變成了少數


多麼諷刺!之前我們希望能儘可能地保持客觀

可能為了迎合大眾,或是讓自己保持開放思想

現在機器生產出的都是最美化的泡泡


未來當大家都適應到能辨別ai文時

有個人風格且又有想法觀點的文章

反倒成獨樹一成的風格了


2025年8月 Stats NZ統計局數據 點這

—————————————————————

Akaroa鎮上的海岸邊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5 6/2 ~ 6/8 紐西蘭相關新聞週報

11/25 ~ 12/1 紐西蘭相關新聞週報

2025 1/6 ~ 1/12 紐西蘭相關新聞週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