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7/28 ~ 8/3 紐西蘭相關新聞週報
1. 關稅帝君開牌稅率,紐西蘭課 15%、台灣 20%
Trump set to level 15% tariff on New Zealand. - 1News
美國總統正式簽署行政命令
對包括紐西蘭在內的多個貿易夥伴加徵新一輪關稅
紐西蘭的商品面臨 15%關稅稅率,高於先前的10%
貿易部長表示,駐美官員已於週四中午前得知消息
指出被課徵 15%以上的國家多為對美國貿易順差者
我們每年對美國約有 5億紐元的順差
雖對美國總體經濟中並不算大,但仍成為課稅對象
「我們將與美方交涉,說明紐西蘭的立場,並嘗試爭取豁免或修正」
坦言先前的 10%關稅大多出口商仍能自行吸收
但 15%就會開始產生更顯著的衝擊
以每年對美出口約 90億計算
15%就會造成相當龐大的額外成本
根據統計局,美國是第二大出口市場,僅次於中國
2024年雙方貿易額首次突破90億,占總出口 12%
冷藏與冷凍的牛肉為最大宗,今年1月統計達 18億乳製品 - 奶粉、奶油、起司約為 8.83億
葡萄酒達 7.02億,機械與農業設備則約為 6.87億
Fonterra對此表示遺憾,強調乳製品的需求仍然強勁
紐西蘭葡萄酒協會指出,這對產業影響非常嚴重
美國為最大出口國,每瓶 750ml的葡萄酒關稅
將從平均不到 $0.1,暴漲至約 $1.1
預估美國將因此從葡萄酒多收取 1.12億紐元的關稅
相較之下,澳洲未被列入新增關稅名單,仍維持10%
澳洲貿易部長表示,這是與美方穩健外交努力的成果
白宮曾考慮加徵澳洲商品關稅,但最終選擇不動
———————————————————————
台灣從關稅議題一開始就很積極地交涉與談判
目前定調的為"暫時性"稅率,意思就是還在喬
紐西蘭之前先拿 10%後,就維持 kiwi style
現在開牌後才緊張要去交涉,或其實只是明面上
因為政府真正想做生意的對象 maybe已經換人了?
2. 政府宣布將對進入熱門環境保護區的外國旅客收費
Govt announces foreign visitor charges at popular DOC sites. - 1News
未來外國遊客進入四個熱門的自然保護區景點
Cathedral Cove / Te Whanganui-a-Hei
Tongariro Alpine Crossing
Milford Track(米爾佛德步道)
Aoraki / Mount Cook(庫克山)
每人將收 $20~40,而紐西蘭人民享有免費進入
自然保育部表示,這些景點有高達八成為外國遊客
預計每年可為政府創造高達 6200萬的額外收入
這筆資金將全數投入這些地區的保育與設施改善
總理強調,這些對國人具有意義的景點需被妥善保護
而收費制度將為 DOC提供更大的經濟支持
以奧克蘭戰爭紀念博物館為例,對外國人收 $32
顯示觀光設施對國際訪客收費已非罕見
除了收費措施外,政府也宣布將修改《保育法》
擴大企業在保育用地上的經濟活動許可
涵蓋範圍包括觀光、農業與基礎建設
前提是在不破壞自然環境的實行
並批評目前的核准制度已經完全失效
許多企業為了申請或更新許可證
往往需等待數年時間,導致營運進退兩難
———————————————————————
不談該制度的合理性與否,每個人有自己的觀點
實施的方式要如何執行與判定?
這裡又沒有身份證,難道大家出門要帶簽證或護照?
然後是門口設一個警衛亭去一位一位問嗎?
還是像 DOC那樣有人走在步道上隨機去問?
奧克蘭博物館是有專門的出入口,因為在室內
上述的四個地點都在室外,旁邊草叢就能走進去了…
3. 澳洲搶人大作戰持續延燒,舉辦招募展來挖角
Kiwi workers wanted: 'The north of Australia is a really good option'. - RNZ
澳洲北領地企業團到奧克蘭與基督城舉辦招募展
強調不是挖角,只是開出較高的薪資與就業保障
現場擠滿了學生、待業者與打算轉職更好的民眾
奧克蘭場的民眾普遍表示,目前的就業市場競爭激烈
找工作不僅遙遙無期,動輒還與上百人競爭一個職缺
當前失業率來到四年新高 5.1%,進一步加劇了競爭
相較之下,北領地苦尋勞動力,各項條件也比較好
「紐西蘭租一間兩房要 $550,但在 Alice Springs一樣的房子只要 $350」
「如果選擇留在紐西蘭工作,薪水會比在北領地少兩萬」
資訊與通訊科技產業坦言,年薪可增加三到四萬
許多技術人才對紐西蘭 ICT 市場感到沮喪
來自北領地 的國會議員也親自到場助陣,招兵買馬
然而,並非每位紐西蘭人都被高薪所吸引
「澳洲太熱了,也太多八卦和麻煩」- (這裡不多嗎?
「紐西蘭對退休族群照顧得比較好」- (老了再回來?
Up sticks - 俚語; 打包家當搬去其它地方
Dinkum - 紐澳俚語; 真正(好)之意
Chunk of change - 俚語; 一大筆錢
Motu - 毛利語,島嶼; 國家
Snag - 常見於紐西蘭俚語中指"sausage",但這裡用於 catch之意
———————————————————————
這篇新聞除了內容呼應高漲的失業率外
不知為何使用了特別多的俚語
可能是直接節錄訪談節目中未修改過的原話
4. 求才廣告的刊登已連兩個月下滑,就業受經濟影響
Job advertisements fall for a second month. - RNZ
根據招聘網站 Seek NZ公布的最新職缺廣告
6月的數量較5月下滑3%,與去年同比也下降3%
每則職缺廣告的應徵人數也出現月減 2%的情況
顯示求職市場逐漸趨於競爭激烈
職缺數在過去一年變動不大,仍低於疫情前的水準
但某些產業出現了成長動能,對未來謹慎但樂觀
「雖然總量未明顯回升,但個別區域或產業的職缺增長,提供了部分正面訊號」
僅有吉斯本、Marlborough與南部的職缺量出現月增
奧克蘭與坎特貝雷下滑 2%
惠靈頓與懷卡托下滑 4%
奧塔哥與上月持平
資訊與通訊科技 ICT是6月唯一出現職缺增加的行業
其中以管理職與網路管的需求成長最為明顯
政府與國防部門的需求年增達51%
專業服務與消費性服務產業也逐漸出現年增的趨勢
———————————————————————
個人觀點,找工作越困難的時期
越可能造成人口外移,城鄉發展失衡加劇
或是更慘的直接出走它國
然後就得開放更多的海外投資與移民進來填補
20年後回頭看這段時間,或許這時就是個轉折點
5. 警方爭議的低金額竊盜案不查一事,又再次延燒
Controversial police directive saw retail crime investigations halve in some regions. - 1News
新聞媒體根據《官方資訊法》取得的文件顯示
警方曾經頒布一項針對零售犯罪的內部指令
規定針對金額未達門檻的案件將不予調查
雖然該指令已被取消,但如今揭露出影響之甚
這項指令導致全國各地案件被調查的比例大幅下降
一封內部郵件於 4/7發出,政策實施後的 12 天內
威靈頓的平均每日案件由 60降至 30件,變化最大
奧克蘭市:下降 26%
塔斯曼地區:下降 56%
坎特貝雷:下降 13%
南部地區:下降 37%
中部地區:下降 42%
東部地區:下降 38%
懷卡托地區:略增 2.7%(主因是案件重複歸類)
根據取得的內部資料,該指令來自警方的檔案管理中心
標題為《竊盜與詐騙案件指派變更》
針對竊盜與詐騙案件,將用統一的金額門檻進行篩選
若案件金額低於標準,即使有可追查線索也不予處理
具體門檻如下:
一般竊盜:低於 $200
油料盜取 (加油不付錢):低於 $150
商店竊盜:低於 $500
詐騙 (Paywave、網路詐騙等):低於 $1000
其他詐騙:低於 $500
該政策曝光後引發強烈社會反彈
警察總長宣布取消該項指令,隨後也啟動全面調查
針對指令實施期間遭歸檔處理的案件進行檢視
文件也揭露了警方提供給受害者的標準回覆信
「感謝您報案,但我們遺憾地通知您,目前警方無法進一步調查此案」
雖然希望能讓每位受害者都感到滿意
但在案件諸多但警力資源有限的情況下
根據法律時限與有無成功起訴的機率來定優先順序
信末提到,如果未來情況改變,將會重新審查案件
警方強調,目前還在由資料品質小組進行全面檢討
但指出未來仍會由地方單位
根據「案件需求、人力資源與優先順序」進行調查
———————————————————————
自己挺好奇,我們貴為一個已開發/先進國家
為何會在這件事情上,想過要讓步一事呢?
是不是自己的學識不足,導致認知有誤
雖然有許多國家也有相同的舉措
但是零容忍的也佔很多,真叫人好奇…
6. 社會真的病了,活生生的兩歲女童被裝進行李箱內
Woman arrested after 2yo found in suitcase in bus luggage compartment. - 1News
這起駭人的事件發生於北島小鎮 Kaiwaka
公車司機注意到一乘客拖行的登機行李箱在動
隨即警覺起來,要求 27歲女乘客打開檢查
竟發現裡面是一名年僅兩歲的小小女孩
警方表示,女童被發現時身體非常燙
但表面上無其他明顯外傷,隨後被緊急送往醫院
目前仍在院內接受全面性身體檢查與觀察
警方讚揚公車司機的敏銳直覺與果斷反應
「他注意到有異常並立刻採取行動,才得以避免可能更嚴重的後果」
女子被逮捕,並遭指控 「對兒童不當照顧/疏忽罪」
調查仍在進行中,未排除追加其他指控的可能性
———————————————————————
這篇原本是打好了另外一則新聞
但早上看到這則新聞實在是太震驚了
不想等到下週,所以就換掉了
有時候週報做久了,都擔心自己會不會反社會人格
人性,真的本善嗎?
本週重大車禍新聞彙整
School bus hits black ice and crashes into trees in Hawke's Bay
One dies in motorcycle and school bus crash in Bay of Plenty
Person dies in three-car crash near Auckland Airport
實事分享或閒話家常
這週同事接洽到了一位中老年客人
這位失意的阿伯帶著一家子開著房車旅遊
在辦理入住時,要求要有山景加湖景的車位
同事禮貌地解釋了我們地點優勢但沒有風景
阿伯可能因為在家人的面前掉鏈子而感到不爽
「可是 GPT說你們有啊,你們怎麼可能沒有」
「這樣是廣告不實,早知道話就不會選這了」
頓時,鴨雀無聲,同事立馬打給經理
當下,是為了讓阿伯備感尊榮,我們即時處理
但其實是太有趣,想要立即分享給經理一起笑
「經理,快跟牛魔王出來看上帝啊」
經理也回給阿伯一個很妙的答覆
「不好意思,我們總不能把山與湖搬過來吧?」
最終,阿伯氣噗噗的離開,說著要去另一間
「皇后鎮湖景露營公園」
而我們同業的都知道,那只是名字是取的好
但其實也沒有湖景,最多也就能看到一點點
想像著阿伯開過去,再次掉鏈子的場景
值班的同事們一起為另一間的前台默哀5秒
可惜的是,那天我放假,錯過了這場好戲
同時,也認知到,接下來這種客人只會更多
鍵盤俠也從轉貼谷哥搜尋變成 AI回答的截圖
自大妄為的人也開始習慣一句「可是 gpt說…」
因為自己懂得不多,但又愛與人爭論只能透過第三方工具的查詢來助陣
而並非善用工具去尋找進而學習知識,更新認知
所以更別論及會有驗證資訊的能力了
但這些都是 AI的問題嗎?
還是這些人一開始就選擇拒絕「思考」呢?
PS. 週報會暫停一週,因為出遠門去拜師滑雪了
2025年7月 Stats NZ統計局數據 點這
—————————————————————
這週的雪場出了一個雲海景,腦中響起那首「如果雲知道」
留言
張貼留言